-
身为马总的助理,最重要的工作便是陪同马总到各地去参加各种活动。此外,在公司,我每天的“必修课”是拆看所有给马总的来信,接听陌生人的来电,或“接见”“不速之客”。
我常跟同事说,在阿里巴巴最愚蠢的事就是写信给马总告我的状。因为给“皇上”的所有“奏折”都会落到“本公公”手里。
我有时会接到很激动的电话,问:“您是马云先生吗?……”因为马总记不住自己的电话,有的人就会询问,这时他就把我的号码报给人家。
经常也会收到类似这样的短信:“马总,我就是上周跟您同班飞机去香港的……”
有个大学生每周来信一封,写了70多封,字不错,从大学一直写到工作。由于信上没有联系方式,我能做的就是每周看他的“周报”。
另有一封:“马总,我跟您很像,首先我也叫马云……”信后附有身份证复印件。复印件显示,这位同学果然和马总同名同姓。
又一封:“马总,我跟您有相同的经历,我已教了5年书,现在我决定跟你一样……”
又一封:“马总,我跟您有相同的挫折,我也考了3年大学。不同的是你第3年考上了,而我依然没有考上……”
又一封:“马总,我虽然一无所有,但我还是决定要创业。我要把其中一只肾脏卖给你,我留一只就够了……请相信我,‘独肾’创业者将来会成为‘独孤求败’。”也有的直接写了张收条,留下一个银行账号。我记得最多的一张写着6000多万元。
就在前不久我还收到一封“小行星命名(马云星)函”。
编号:22××××
直径:4km
当前距离:离地球4.5亿公里
除此之外,五花八门的来访者也归我这个“御用闲人”接待。有一次公司来了一位女士,是我们“诚信通”的客户,“投诉”我们的“旺旺”只能同时在线500家客户,说这影响了她业务的发展。我们找了很多人跟她谈,也查了她的资料,她总共就十几个客户。可她就是不走,还在前台住了三个晚上,门卫还定期给她买盒饭。最后我们确定她精神有问题,打了110才把她带走。
还有一次,有一个老大爷到前台,说马总是他干爹。我觉得他的年纪做马总干爹还差不多。
还有一些人自称是“马总朋友”,见了他们,他们才说其实是因为卖了假货或炒作了信誉,网店被封了,急了!他们一般还会加上一句:“别人比我违规的次数多多了。”
我说:“你把他们告诉我,查实后我们会把他们的店也封了。但是,不能因为有杀人犯逍遥法外,你就可以强奸妇女,这个 道理你应该懂吧。我所能做的是帮你复查一遍,如果处罚真的过重会酌情考虑的。”
一天,有一个小青年来,说他是马总的外甥,我告诉他马总的外甥我是认识的。他离开后打电话进来:“我知道你这种人,别人给钱你就安排见马总,不给钱你就不办。”
又有一个青年到公司,把给马总的信交给前台,说一直会等到马总见他,并要让史玉柱、柳传志等一起来开会,讨论世界经济问题。我去见他,跟他说:“你的信我看了,首先我帮你纠正一下,现在全世界人口不是30亿,而是67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信里的错别字……放眼世界非常好,但脚踏实地更重要。”
-
闲暇之余,看了非你莫属5月份的三期节目,着实有点意思,打破传统求职节目的陈述,求职的选手同样可以“灭掉”企业,同时,更多的加入了评论和评判的成分,也无疑揪住了观众内心里最易弹起的那根弦,作为电视节目,有其成功的要素。
可能你会问,这个和TMT,和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什么关系,但我想说的是他为什么那么引起注,甚至是引起我们开复老师那么猛烈的抨击。
娱乐至死的年代,尤其是选秀节目泛滥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秀而且会秀,在非你莫属的舞台是个“企业”集体秀,把“求职者”当作一个节目的产品和试验品,是个道具,投射出人在沟通和求职过程中最本质的需求,无论是心理需求还是物质需求。
最不能容忍的是,某些老板把自己的个人情感放进去,作为一个领导者显得极其非常不专业,甚至是把自己的“无知”在每一个选手上都发挥和表现一下;为了 强调自己的专业,以自己的长项来打击和抨击选手的弱项,这本身就是无知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对比。
但是有很多BOSS在沟通的过程中,缺乏对求职者基本的尊重,并把他娱乐化,我想说的是如果选手你既然上了这个舞台,你就必须要接受这种无聊的“调侃”,因为这是一个企业的秀场,他们拿求职选手作为素材,来宣扬自己企业的价值观。
当然的确可以考验求职选手的心里素质,这个舞台本来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最“血腥”的就是面多众多的拷问和质疑,求职选手需要如何去面对,紧张会有的,甚至像选手说的突然“崩”也会有的,的确这是个问题,因为这些就是求职过程中一些企业的真实状态,无关乎对还是错。
节目会把你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无限放大,不可否认,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被那么多“能说会道”的人评价甚至是调侃,那你一定是百毒不侵,那一定是真正是能够适应环境的,也是相对优秀的人,人有众相百态,企业也一样,你被这几个老板肯定了,那你一定有你的亮点,你如果在这里被否定,那你一定要寻找自身的原因。
抛开电视节目策划自身的商业需求,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心得。
整个节目中可以折射出,很多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呈现的弱点或者是缺点,有态度的问题,有能力的问题,有心态的问题,很多很多。试想,当个人面对的OFFER多得时候,你就会有选择企业的主动权,职场求职也是个平等的公平的市场。
即将求职者从中会得到的经验,正所谓“旁观者清”的道理,不可否认,张绍刚的有些话很深刻,甚至是刻薄,但是我们要回头来分析,有些会让我们深刻反省的,虽然是场“秀”但“秀”的真实,秀的有一些水平。
同样,对于求职而言,我们可以从中更多的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是猪八戒还是孙悟空,老板更喜欢什么?不用投其所好,但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节目主持人张绍刚表示,“如果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说错了什么,无论是我还是老板们,大家都愿意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去纠正,有错必纠必改。但是,该坚持的,我们仍然会继续坚持下去。”
网络舆论的集中关注,也把这个节目推到风口浪尖上,成就了节目的热度;在过度商业的电视媒体,企业需要“秀”场,但是得秀的有水平,否则适得相反。
职场也好,爱情也罢,他的确告诉我们,当你确定一个目标的时候,你必须做好几件事:
为你想做的事情,做好积极充分的准备;
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做的专业而且有水平,你一定会有“市场”的。
-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从就业工作的重点指标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来看,与去年同比分别呈现下降趋势。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部门纷纷出台应对之策,此外,有关专家建议毕业生要理性择业。
新京报讯 截至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33.6%,比4月19日统计的数据28.24%上升五个百分点。昨天,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一部分学生已有就业意向,但还未最后签约。
本科生签约率下滑逾一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今年全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这也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社会知名调查机构麦可思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同比下降9%;本科毕业生为35%,同比下降1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同比下降13%。
这份调查报告是该机构联合所作,始于2012年10月29日,截至2013年4月10日,共收回52827份独立IP地址的有效答卷。
北京毕业生签约率逾三成
今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2.9万人,同比增长9000人。其中毕业研究生7.7万人,本科毕业生11.4万人,专科(高职)毕业生3.8万人。北京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8.4万人,同比减少1.2万人,降幅达12.5%。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3.6%。据介绍,33.6%的数据是指签订了三方协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三方协议明确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6月将进入签约高峰期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是手上没单位,只是没有理想单位,所以没最后确定。”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已有了就业意向单位,但还想再等等,持观望态度。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观望状态不会持续太久,按照规定,6月下旬,学生将要办理就业报到证手续,所以6月开始,毕业生签约率会大幅上升。
对于大学生就业,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京外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协助大学生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此外,对于有就业愿望而没有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考研考博出国学生约20%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签约率较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考研考博的最终结果没完全出来,部分出国学生正在办理手续中,部分学校上报的统计数据里未包含这些学生。根据保守估计,今年北京地区高校考研、考博、出国学生约占20%。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今年用人单位总体需求下降,学生普遍感觉不太好,受各方面影响,传统就业岗位趋于饱和,市属用人单位2013年高校毕业生需求人数为9.8万个,同比减少1.6万个,降幅达14%。
据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北京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偏向两个极端,大量集中在高端发展领域和城乡基层公共服务领域,与北京生源毕业生的匹配程度偏低。另外,去年9月份,北京各类招聘会较密集,但到今年3月后,招聘单位、招聘场次明显减少。
应对
北京人力社保局:
力争本地生源就业率达95%
新京报讯 记者从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获悉,今年,北京力争到年底前,实现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其中,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北京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就业。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此前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共举办了两场全市大规模供需见面会、345场较大规模和5800多场小型校园招聘会。
预计本周,北京还将启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将持续至6月中旬,招聘对象以正在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为主。
探因
经济形势
企业对应届生需求“降温”
麦可思研究院认为,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受经济景气的影响,在经济景气波动中有滞后跟随效应。
因此,企业对应届生需求出现“降温现象”可能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
这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的判断。
“就业难和岗位多少有关,而岗位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有关。”莫荣解释,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就业市场又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例如,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城市都需要高素质劳动力,“但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手段并不是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想要的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想到机关单位、大城市。”
英才网联主要经营建筑、化工、机械等行业人才招聘,其网站总编苑航发现,前两年,上述行业在北京的校招会仍很活跃,但“今年估计至少下降约3成”。
原因就是相关行业不是很景气,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服务加工业,因为整个国际市场都尚不明朗,导致招聘需求增长十分缓慢,“今年三四月都没达到招聘高潮”。
求职观念
应届生求职奔“总经理助理”
“我们学校有些学生有七八个就业选择很正常。”昨日,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苏栋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太可能找不到工作,如果仍未能就业,就和自身求职观念有很大关系了。
“不是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是不少大学生眼高手低,总想一步到位。”北京一家重金属销售公司倪主管也表示,一些应届毕业生应聘时,甚至声称直接想当总经理助理,“总经理助理这个职务需要一定经验,我们劝他们从基层做起,但不少大学生称等不及。”
倪主管介绍,公司目前已陷入招聘怪圈,每次拟招聘20-30人,但往往招到15个左右,经两三个月严格培训后,留下的只有五六个。“公司于是每逢招聘会就赶场子,耗费大批的招聘、培养成本。”
一家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的营销总监刘先生介绍,“怕累,嫌待遇低,与所学专业不符”等是不少90后大学生求职中的特点。
“遇到的企业抱怨太多了,到我们这招聘的基本都不要应届生,实习岗位都有,但转正很困难。”苑航说。
专业结构
英语等专业连登失业榜
“现在全国高校到处都开会计、法律专业,但会计所、律所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毕业生。”莫荣认为,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招聘会组织方管理人员杨先生称,高校中设置的专业确实“冷热不均”。例如,土木工程、机械等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就较为抢手,而类似历史、中文等专业则相对较难。
根据前些年调查状况来看,麦可思研究院认为,专业结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
以2012届为例,本科失业最多的前10个专业的人数占到失业总人数的32.8%。
其中,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6个专业,连续3届都在本科失业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中。
而苑航认为,目前高校开设的很多课程确实与企业真正需求存在脱节,“实践课程、机会太少,理论性东西太多。”
-
一年半的时间里,曾小亮两上八宝山。
送走的第一位好友,是某著名互联网公司女性频道的主编,突发脑溢血,去世时年仅37岁。新近送走的是《健康与美容》杂志的主编孟玲和,48岁,开会时突发脑溢血,去世前几天曾小亮还曾与其彻夜长聊。
从八宝山回来的路上,曾小亮一个人沿着长安街走了好久。这位酒尚出版人助理、情感职场专栏作家、总是为别人调制“心灵鸡汤”的人,在那一刻,竟然抑制不住心生强烈的幻灭感。
他忽然间觉得,金钱、地位、名利都不再那么重要,生命、健康与爱,这些我们人生中更具有本源意义,但是长久被忽视的东西,慢慢清晰地浮现出来。
这是“压力山大”的一代人。严重透支身体,恨不能每周7*24小时地工作,在跻身上层、功成名就的路上狂奔。他们的不安全感、焦虑感从某种程度上远远超过了父辈。
他们几乎完整地经历了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从物质财富的极度匮乏到迅速富裕;同时也见证了恢复高考、计划生育、打破大锅饭、企业改制、取消福利分房、中国加入WTO等种种既有秩序的被打破。
当秩序被打破时,总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这一代人身上深深烙上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代际变迁的印记。
35岁老了?
提前来临的焦虑、无措、迷茫
科锐国际人力资源公司业务总监刘峰前一阵子刚刚接触了一家叫“豆瓣”的互联网公司。让他这个做了十几年人力资源工作的老“猎头”有些意外的是,豆瓣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非常小,大概在25岁左右。
大约三年前,刘峰和腾讯的HR有次聊天,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腾讯的“特色”之一“很年轻”。
近十年里,国内一些新晋大公司的出现,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带动了一个大产业,使很多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而且,互联网等新产业的勃兴,正加速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优胜劣汰,也正拉低着职场人群的平均年龄。
互联网领域里“年轻化”的公司正日益多起来。比如中国第一家女性团购网站“聚美优品(微博)”,三个联合创始人都是80后,一些中层管理者甚至是1989年生人,今年29岁的CEO陈欧一直有个想法,在自己30岁以前把聚美优品做上市。他甚至坦言,在事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他暂时不会因为结婚这类“家事”把自己限制住。
35岁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职场“生死线”,对许多IT人来说,35岁甚至意味着技术生涯的结束。
现在,对越来越多在职场和事业上打拼的80后来说,29岁就已经临近“过期”:青春的有效期29岁截止,一到30岁,就会被打上“Timeout”(过期)的印记。
对于那些最早一批进入外资企业“吃螃蟹”的人来说,现在已近人到中年,更是处境尴尬。
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原因,不少外企白领在公司的发展遭遇瓶颈,“在我这个年龄和职位,继续待在外企的话后面的路已经很清楚,升职上遭遇玻璃天花板,年龄上经不起高强度的工作”。
另一方面,不少人由于产业大环境的变化,“金饭碗”的含金量正在加速褪去。
科锐国际早期的客户源100%都是外资企业;公司成立五六年时,2000年左右,科锐国际开始与包括华为(微博)、李宁等在内的本土企业有初步接触;到2004年、2005年时,公司明确将发展内资企业客户作为重点,彼时内资企业所占科锐国际客户源的比例还很低;从2008年、2009年以后,内资企业的业务能占到科锐国际总业务的百分之二三十。“在高科技、互联网这些行业,外资客户与内资客户的比重甚至是四六开。”
刘峰认识很多外资企业的高层或者中层以上的经理,在90年代末或者2000年左右,他们的职业很让人艳羡,而现在职业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以前。“那时候的外企中高层,买两套房子很正常,但是你今天进到外企,即使给你八千、一万块钱月薪,你什么时候才能买个房子呢?同样是薪水,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职场危机提前而至,在发达国家,焦虑、无措、迷茫等中年职场危机的表现通常发生在45~55岁,但是在中国却提前了近10年。
这是“压力山大”的一代人。严重透支身体,恨不能每周7x24小时地工作,在跻身上层、功成名就的路上狂奔。他们的不安全感、焦虑感从某种程度上远远超过了父辈。
退休或重返职场?
参数未知的将来
“退休”,对当下这个人群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
李强是一家私企的老板,早年做生意赚了几百万后觉得足够将来生活了,便结束了生意,开始安享生活。可是不到十年,他发现生活的发展完全脱离了他预设的轨道。“十年前几百万足够一个人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可是我没有想到这几年房价、物价会涨成这样,现在几百万还算个啥。”“安享”计划泡汤的李强不得不重整旗鼓,再次创业。
刘峰身边也有朋友有过和李强类似“提前退休”的经历。这位朋友为了移民加拿大,在事业发展最顺风顺水的时候,提前结束在中国国内的工作,在加拿大当地随便找了个工作。待到移民必须的居住时间期满后,这位朋友想再回中国来发展,却发现已经错失了事业发展的最好机会。
对于至少还有些“家底儿”的李强等人来说未来虽然艰难,但还不至于毫无保障,对于更多的中年职场工作者而言未来生活的参数一概未知,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更加重了这一群体的焦虑。到底有多少资产未来才可以安枕无忧?没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20多年前,大学每年的学费只有200元,现在有些专业已经冲上万元,增长了约50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有一项7625人参与的调查统计称,尽管78.8%的人认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但是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有人估算了近四十年来中国人结婚的成本:70年代末是600元,80年代是3000元,90年代是3.3万,21世纪达56.6万,越来越贵的中国式婚姻。显而易见的是,中国社会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人们的收入增长速度却远没有跑过物价上涨的速度。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国家对中层人群,其实没有好的政策来扶植他们。”刘峰感慨,中层的赋税很高,高到很吓人的程度,而另一方面,国家给予这一阶层的福利几乎是零。“比如说我每月交那么多钱的税,突然有一天失业了,却发现我什么都没有,真的是什么都没有。”
对于这一现状,资深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认为,日本企业的员工对于未来的焦虑感要比中国低得多,“日本有约定俗成的终身雇佣制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这是日本的三大神器。”白益民介绍,在日本的企业中,企业不会轻易裁员,年功序列制是指工资待遇按员工的资历慢慢增长,所以一旦进入一个企业,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未来在这家公司大概享有的工资待遇水准。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是否应该采用终身雇佣制的争论一直存在,白益民的看法是一些特定的企业可以尝试这种制度,这对于企业人才的积累、技术的传承以及员工对生活的安全感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异化的人性
“被高速”的一代
曾小亮认为,整个社会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同时导致了人性的异化。因为人不可能变成一个经济动物,人有内在的自尊、自我,有对幸福感的追逐,经济并不能满足人们更深的快乐。“很多人在有了基本的物质保证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开始寻找新的幸福之道。”
“你会发现人们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有一脉相承的地方,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曾小亮注意到,中年阶层的这种集体性焦虑和迷茫,曾经出现在美国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台湾的九十年代。
在中国,一方面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让管理人才的职业晋升速度超过了心智成熟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心灵的成长,此外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也让这一群体缺乏对生活的整体观。
“升迁官能症”在中层人群中就相当普遍。“或是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是能力不够、提拔太快,被提拔上去以后,会发现很多事情自己没有能力驾驭了。”曾小亮认为,因为心智的成熟速度赶不上社会角色的提升速度,很多中层人群在职场角色擢升后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跟同事的关系、家庭的问题,突然就会觉得自己扛不住了。我曾经在专栏中提到过,在这个状态下要学会用一些方法去调试,这就涉及到很多大的课题了。我觉得这跟人才的储备也有关系,经济发展太快,人才储备不够。”
这种对周遭事物掌控能力的欠缺也极大地加剧了这一人群的焦虑感。
一直以来,中国都推崇GDP增长的神话,认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解除贫困状态,增强综合国力。在这种背景下,“GDP崇拜”成为一种普遍情结,唯效率主义或独尊经济指数的发展成为主要甚至惟一的取向。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也导致了诸多不良的后果,国民教育、就业保障、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社会领域的发展就被不同程度的牺牲掉了,当置身经济发展大潮的主流阶层人士行至中年才发现自己忽略了身体,忽视了家庭,却并没有从过快发展的经济中获得多少幸福感,甚至于找不到自己的未来。
近年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幸福指数”这一软指标,美国联邦政府和英国内阁甚至拨巨资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聘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等专家坐镇,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幸福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曾有人发问,如果GDP的增长不能让人们更幸福,政府为什么还要致力于GDP的增长呢?当下“茫一代”既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蚂蚁雄兵,也是被经济高速发展“副作用”所中伤的一代,他们是否幸福、如何才能幸福,是中国社会经济代际变迁的注脚。
-
春节不敢回家的六大原因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中总有一条与你惺惺相惜,比如车票难买、比如囊中羞涩、比如剩男剩女被催婚、比如无法光宗耀祖、比如攀比心理,比如家庭设施……
害怕理由之回程通病:车票难买
春运的头等难题就是买票,特别是今年,据说今年将有28.5亿中国人会在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四大交通工具中上演人类最空前但不绝后的大迁徙。车票难买的程度屡屡打破记录,导致春运买票被列为使人望而生畏的恐怖事件,排队排到昏倒,等票等到心焦,心力憔悴,阴影成形,到头来除夕夜的团圆化为一场浮云却只能乖乖认命。有时不妨逆向思维一下,让父母逆流而上会很容易买到来自己所在的城市的车票,一起过个城市里的团圆年也许会是不错的方案。
害怕理由之经济忧虑:囊中羞涩 物价飞涨,房价居高不下,白领都早已沦为尴尬的月光族,钱包羞涩的我们往往难以启齿心底最深的无奈,每一次过年并不单纯意味着如何团聚如何欣赏春晚,而是警告我们必须提早从牙缝里使劲往外“挤钱儿”,几百大洋的车票,孝敬父母的红包,走亲访友的路费,亲朋好友的礼物,样样都得考虑在内,钱让人一筹莫展,钱让英雄扼腕,没有数千元根本无法安心过年,年龄增长,暗示年过的就越得有责任感。
害怕理由之婚恋烦恼:剩男剩女 当剩男剩女泛滥,结果对春节雪上加霜,原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会在外人的流言蜚语闲言碎语下逐渐变得敏感而不和谐。剩男剩女们的归家欲望被街坊邻居的白眼,亲戚友人的嘲讽,家长们的追问和催婚而粉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那些偏见和流言让人闻风丧胆压力倍增,衍生出花钱雇“假女友”“假男友”回家过年的现象,静下心来,“破罐子破摔倒”,倒不如干脆在外面躲避风头,直到寻觅到自己的另一半,再“光荣返乡”,到时一举翻身方可扬眉吐气。
害怕理由之事业瓶颈:光宗耀祖
有钱回家并非打工者的终极目标,一回家之后会有无限琐碎极致无聊的事蜂拥而至,言谈间平凡的自己容易被归为“蠢笨”一族。在传统观念中,父母花钱供我们大学毕业,既然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那就该一飞冲天铁饭碗,衣锦还乡才好看,而现实中的我们却徘徊于私人小企业里打着一份零工,一无钱二无势,三餐仅能维持温饱。距离开着车吃着火锅唱着歌高调回家,满身珠光宝气遍身名车豪宅,相去甚远。一年又一年,为生存而挣扎,被残酷的现实摧垮,浑浑噩噩在夹缝中求生存,何谈光耀门楣?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把这块大牌匾挂在门中央!
害怕理由之世俗眼光:攀比心理
静静的远离人群远离是非,乃是闹中取静的至高境界,只要不回家,就不会被那些闲言碎语的无良攀比轰炸。世俗永远是逃避不了的东家长西家短陈芝麻烂谷子,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甚至同村同龄、邻居亲戚都会被人下意识地划分为与你展开pK的对象,谁比谁强谁比谁弱,人逢过年PK多,虽然我们不介意我们嗤之以鼻,但人际关系立于眼前,被一时嘴热嘴刁的人评断三言两语,平静的心灵也会多少有点波澜起伏的不快。
害怕理由之客观因素:家庭设施
最冷的时候回到最冷的家,让我们这些出身农村的打工寒号鸟苦不堪言,大多数农村的现实情况就是贫穷落后,居住地以平房为主,困难尤其集中在取暖设施方面,太不完善,漏风的老房子冷风嗖嗖,古老的煤炉乌烟瘴气,冻的人藏头藏尾得得瑟瑟,每次回家都是一场身体革命,一个假期下来,手上的冻疮触目惊心;家里交通不便,周围也无娱乐和商场氛围,回家就注定闷在家里受罪。害怕回家的心似乎永无休止,家庭环境却长久无法改变,除非拆迁之后收入提高并且住上楼房或者在城里给父母买房将他们接出农村,才有可能解决取暖和娱乐的大问题。
不是不想回家不是不愿回家,也许我们的观念、我们的圈子、我们的习惯,偷偷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家,于是变成了一个甜蜜的负担。
-
2011年,加班熬夜时与同事的合照; 2013年的照片,仿佛换了一个人
良好的作息会让人保持青春美丽,这句话从昨天微博上一组对比照上可以明显看出来。有一名IT男生,在2011年和2013年各拍下一张照片,记录了他两种生活状态,一个是加班的程序员,另一个是辞职后卖水果的他,后者眼镜摘了,人变白了,连头发都茂密了很多,明显神清气爽,与之前判若两人。网友称:不做IT,青春焕发,要想美,就得少玩电脑多吃水果啊!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专业医生了解到,作息时间调整后,真的会对人各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作息可以给人饱满的状态。
IT男生华丽变身令人羡慕
昨天,微博上流传两张对比照片。网友@叉小包上传了两张对比照片,并写下这样的文字:“2011年,他是一个PHP工程师,和弟兄们奋战到午夜为了新浪微群2.0上线;2013年,他离开IT业,华丽转身成一个水果店老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叫@徐佳——以此纪念我们并肩作战过的岁月。照片上的你们在哪里啊?”
@叉小包所发的微博中包含两张照片,第一张拍摄于2011年,这位名叫徐佳的程序员是个眼镜男,皮肤黝黑,油光满面,且相貌平平。而第二张拍摄于水果店里面的徐佳,则是皮肤白皙,摘掉了眼镜,同时神清气爽,俨然一个帅小伙。看上去判若两人的照片主角,其实竟然是同一个人。
扬子晚报记者发现,@叉小包所发微博的第二张照片来自于徐佳本人所发的微博。徐佳在自己的微博中表示,五年的程序员生活,终于评上了相当于架构师的职级,实现愿望后的自己不禁热泪盈眶,奈何境由心生,自己却想追寻一下另外一个自己,于是辞职了,在卖水果。
网友描述他的变化时说:“卖水果不到半年眼镜摘了,人变白了,连头发都长出来了,貌似还长高了吧!转行,有时候就是华丽转身,这位IT男的经历告诉我们,想美就得少玩电脑多吃水果啊。”
当事人讲述生活作息变化
昨天,这位IT男在网上备受众人关注,他的华丽转型成了众人热议的重点。“其实并没有网友所说的那么夸张,我并没有摘掉眼镜,只是现在戴隐形。但是身边的人都说我气色比以前好多了。”昨天,徐佳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徐佳是重庆人,1985年出生,2008年从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 毕业。“刚毕业的时候我就想过自己创业,想开一家火锅店,但是由于没有经验,遭到父母的反对,我就只身一人去了北京找工作,想看看我是不是有能力。”徐佳说,先在一家公司做技术,一年后去了新浪,一共做过五年的程序员。“虽然公司作息时间很固定,但是技术的更新频率太快,除去加班时间之外,人还需要多学习,进行知识储备。”
“微博上第一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4月的某个凌晨两点,当时公司正在研发推广一个新项目,办公室的兄弟们都在熬夜加班。”徐佳说,做IT程序员时,最初是加班到晚上十点,回去后,自己再学习到一两点再睡。拍照片的那阵子更是频繁加班,常常凌晨一两点下班,三四点才睡。“做技术的人都知道,晚上头脑会很兴奋,思路清晰,所以经常在四点还没有睡觉,而我是公司的老员工,要起带头作用,所以每天早上八点就又要到公司了。”
而如今的徐佳,每天压力相对较小的生活,每天12点前必须睡觉,睡到自然醒,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周边的很多人都说,他的气色好多了,面色也红润很多。
专家建言规律生活有利健康
现在的徐佳依然在做IT工作,他对记者说,在北京时,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充满焦虑和危机感,神经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现在的自己,依然是与IT编程有关,但是生活相对轻松多了。“半年前我开始运作水果店这方面的创业,合伙和朋友在重庆开了一家水果店,一个月前正式辞职,现在所做的工作还与IT有关,但是主要负责电商平台的研发和推广。压力小了很多,生活节奏和工作状态也很轻松。”徐佳对记者说,现在自己每天的饮食和作息都有规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现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很多,每天跑跑步,游游泳,觉得身体比以前好很多。”徐佳说,现在自己将传统的水果店与电商平台结合起来,想把雅安地区的大樱桃车厘子通过电商平台,卖给各地的朋友,一来降低成本,另外也是对灾区的一种实际关爱。“一天的时间,就有二百多的订单,很感谢大家对我创业的支持。总会慢慢好起来的。”徐佳说。
作息的改变对人体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到了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医师过伟峰。“作息时间的规律与否对人影响很大,经常熬夜的人,身体代谢不完全,身体水分流失,会造成皮肤暗沉干燥,黑眼圈更是常见,甚至还会衍生出皱纹和暗疮。”过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如果长此以往不注重休息,作息紊乱,严重的还会影响精神状态。“所以说,保持良好作息有利于身体健康,这种说法是很有依据的。”
-
日前,某省妇联对省部分非公中小企业女性从业现状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女性所属行业看:1063名女工中有643人分布在商贸、医疗、食品加工、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420人在化工、交通和工业制造企业就业。
针对“从事本工作前曾有几次工作经历”一题,42%的调查对象回答是2次,29%是3次,还有16%的人是4次和4次以上,只有13%的人没有跳过槽,这部分人包含了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
非公中小企业从业女性经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竞争意识较强,她们深深地知道用工与求职之间的“优胜劣汰”规则,大部分调查对象感觉工作有危机感,均表示工作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较高的工作质量要求、严格的管理和工作的快节奏等方面。
在回答调查问卷“工作状态如何”时,有73%的人选择“工作压力较大”,21%的人选择“有压力,但不大”,只有6%的人选择了“没有压力”。
通过招聘广告和中介机构获得职位的女性占60%,通过自我推荐的占18%,其他如家族继承、学校推荐、亲友帮助等方式求职的约占22%。
随着网络发展,女性可以通过上网更快捷地获得海量用工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求职短信、视频面视等各种新媒体方式应聘工作。
-
1)八小时之外不学习的人
胡适先生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生活。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人生有两大悲哀:结婚之后不再恋爱,毕业以后不再学习。
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家长不学习,会被孩子看不起并且和孩子有代沟。夫妻一方不学习,就会有隔阂,学习的人如同长高的树,自然会有高藤来缠。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学打工的技术,而是学创业的本领。
思想观念40%+人际关系40%+专业能力20%=成功:
从这个公式里找自己的短板,缺啥补啥,社会需要啥你就学啥,不只是学感兴趣的,而是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成功的。
人要有二亩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种未来的。不学习是21世纪被淘汰的八种人首选第一的人。
2)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不学习就会把推论当结论,用已知判断未来,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
3)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
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1+1=2叫数学,1+1=11叫经济学,一根筷子能折断,十双筷子折不断。
4)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
事情发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就象第四章中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一样,那个小和尚被自己的想法折磨的死去活来。百折不挠千锤百炼是中国人发明的词。
5)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就像猫与老鼠的故事一样,猫说:“什么年代了,一种技术能活吗?”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有50个行业要淘汰。没有危机是最大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时给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时再找出路。
6)计较眼前目光短浅的人:
计较眼前会失去未来,计较小钱会失去大钱。没有远见必寻短见。全世界最好的投资最没有风险的投资就是投资学习,学习可以让人有远见,学习才知道未来的趋势。
7)情商低下的人:
很多人翻脸比翻书快。古人说:小不忍要乱大谋。脾气来了,福气走了。IQ是智商高可以找一个好工作,
EQ是情商高可以有未来,AQ是逆境商可以变成登峰造极的人。
世界上80%的人见了困难就躲避的人他一事无成。
世界上15%的人见了困难能迎刃而解的人是成功人。
世界上5%的人是打着灯笼找困难的人,这种高情商的人将成为登峰造极的人物。
心理学家总结四种情商的结局:
1)有能力有脾气的人--怀才不遇;(2)有能力没脾气的人--春风得意;(3)没能力有脾气的人——一事无成;(4)没能力没脾气的人--贵人相助。
8)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的人
过期的食品不能吃,过期的观念也不能用。21世纪的成功学,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学助人成功的本领。世界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人成功在短板上,人失败在短板上。人成功在缺点上,人失败在缺点上。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计。
六大劣根断送一生:
自以为是,不以为然,倚老卖老,老气横秋,格格不入,每况愈下。只要你把人做好,这个世界都属于你。
-
日前,有消息传出美国苹果店员工资少得可怜,这与他们所创造的业绩相比并不成正比,这引来不少唏嘘,更多的同情目光投向这些销售店员。
据了解,苹果商店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利润率——26%,使得它一年中能够迅速赚到44亿美元的零售运营利润。而苹果在全球已经拥有了店员42200人,仅美国就有30000人。因为是国际大品牌,店员的收入都被外界认为很高,但日前一组数据显示,他们的工资非常少。普通店员能够帮助苹果公司创造42万美元的年销售额,但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只有约25000美元。据悉,这些店员是没有销售提成的,与其他公司相比,苹果公司的收益与支付店员工资之间悬殊最大。此次事件也让我们想到了目前正在白热化竞争中的其他智能手机的销售,三星等大品牌的店员现在的收入又如何呢?
据了解,苹果公司已经决定给其在美国的店员涨工资,但这个范围的局限性让消费日益增高的中国店员只能望梅止渴,网友也对苹果店员的工资情况投来不同的观点。
@狗碎(WPDang.com联合创始人):根据BI消息,苹果Apple Store零售店所有店员工资提高25%,不过没有提到美国以外的店员是否也有此福利。目前,美国Apple Store店员的时薪在9美元至15美元左右,天才们,则高达30美元。 (新浪微博)
@加拿大家园:苹果太狠了!光鲜亮丽的苹果店员你知道赚多少吗?接近加拿大安省的最低工资$11.25。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为苹果3个月卖出75万产品的葛森,时薪是11.25美元,没有提成。这样的店员有3万名,苹果能不赚翻吗?拥有大学学历的年轻人抢当苹果员工,只为履历漂亮。 (新浪微博)
@CMI校园营销研究院:苹果商店为什么那么赚钱?7:有余地让顾客在保修期满后仍可以在45天内更换设备。8:苹果店员的工资不转绩效佣金,没有销售提成。9:如果一位顾客说错了产品的名字,销售人员也不能去纠正。10:店员一定要在顾客进店后的短短数秒内和他们打招呼。(新浪微博)
@kr:怎么想的?苹果那是靠营销,不是靠推销。能拿店员的工资跟苹果的营业额比吗?(腾讯微博)
@哥叫嘉欣(永新视博高级产品经理):这篇文章说到苹果店员低薪且忠诚,除了对产品热爱。更关键是苹果提供了完备技术检测手段和详细的客服规范,否则也难保持对这份工作长久的热情。http://t.cn/zW2HL51 其实,若在中国,时薪11美元也真不低了。(新浪微博)
@dallaspotato:二万五一年就是二千多一个月。按每天工作十小时就是七美元一小时。基本比沃尔玛的工资高一点。问题是美国苹果店这帮销售基本是糊弄老头老太太的,反正不行最后就是换一个,觉得给两万五都多了。傻子也能干。(新浪微博)
@pig8j(CHOICEGROW新兴小企业联合体创始人) :仅2.5万美钞年薪!顺便问问,上海苹果店员是劳务派遣工哇 。(新浪微博)
@新浪科技 :苹果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零售店是全球单位面积销售额最高的店面,但苹果店员工的薪资水平却并不高,每小时约11美元。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年轻人愿意为之工作,为的是将来能在简历上加上极具分量的“苹果”二字。你愿意成为苹果店员吗?(新浪微博)
@爱范儿:苹果的 3 万 6 千名雇员,平均每年每人需要支付 4 万 6 千美元的工资。这个数据包括了总部的研发人员和世界各地的零售店员。
-
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考得好的考生开始憧憬着进入心仪高校后的生活,而另一些考得不太理想的考生也开始积极为以后做着各种准备。据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以此推算,200多万考生将无缘大学。
教育专家分析,一次考试永远无法决定一生的胜负,人生的方向盘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今教育产品的多元化让落榜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复读、出国留学、接受职业教育,还可以通过高自考、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途径来获取学历。其实,对于有志者而言,成功绝非高考一条路。
选择复读:来年再战,只为考取名校
“此前一模二模成绩都不错,班主任也认为她只要正常发挥,重点肯定没问题,但却出现了意外”,应届毕业生小王的父亲遗憾地说。由于英语考试出现重大失误,未能上线的小王很不甘心,已经决定补习重新再战,小王的父母也鼓励女儿不要气馁。
对于复读选择,小王的班主任表示“选择复读之路还是要慎重些”。一般来说,高考成绩是来源于初、高中数年学习的累积,如果日常成绩一般,复读后的高考成绩显著提高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因高考时的特殊情况而发挥失常,或本身已具备冲击顶尖名校的能力、只差一点未能如愿的考生,才有复读的必要。由此可见,选择复读还需慎重一些。
出国留学:成绩是参考,语言是关键
除了复读以外,现在越来越热的出国留学也成为落榜生的另一选择。资深留学顾问表示,大部分海外高校都只需学生提供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绩,不需要高考成绩。因此,高考没发挥好的学生或落榜生不用为此发愁。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出国留学会一帆风顺。
资深人士表示,尽管国外的大学大都以平时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而不是仅仅看一次高考成绩的好坏,但语言水平是出国留学最重要的条件,所以面对各个项目和留学途径,家长和学生要慎重选择。如去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荷兰等欧美国家留学,需要尽快考取托福或雅思成绩,一般的情况是明年秋季入学,最快的也要明年春季入学。
职业培训:一技之长实现优质就业
“现在的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空混文凭还不如学点真本事。”记者了解到,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落榜生更愿意将目光对准就业能力培训上。国内最大IT培训机构北大青鸟APTECH表示,随着高考放榜,近期前来报名咨询的学生也开始多了起来。正在该处报名咨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小赵表示:“我觉得上职业培训学校也很好,学好一技之长,以后找工作也比较容易。”
近年来IT行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未来IT行业人才的紧俏是完全可以预见的,高中毕业生参加IT技能培训专业也正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北大青鸟APTECH表示,目前针对高中学历以上人群推出ACCP(软件工程师)、BTEST(软件测试工程师)、BENET(网络工程师)三个课程,其课程设置更加强调实用性,能够帮助高中毕业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就业能力。
学历教育:条条道路通罗马
除了统招之外,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主要有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以及网络教育三种。这也是我们成人想通过业余时间学习获得学历且提升自己能力的几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从证书认可度来说,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网络教育都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都可以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有关专家表示,不论最终获得的是怎样的证书,决定就业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能力,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主去选择学习方式最为关键。
一扇门关上,必然有另外一扇门为你打开。高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高考落榜无所谓,通过复读明年再战、或者学历教育、再或者到类似于北大青鸟APTECH这样的职业培训机构学习以及出国留学等,同样可以找到出路。落榜生可以根据自己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只要相信自己、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即使高考落榜,同样可以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